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刘备的谋略3,刘备的谋略3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刘备》人物谋略形象特点
《刘备》人物谋略形象特点
●成大事必以人为本/百折不挠,终不为下/韬光养晦,伺机而发/肝胆相照,得人死力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缔造者,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韬略家。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 (今河北省涿县) 人,为西汉景帝 (即刘启,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均在州郡任职。刘雄被荐举为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官至东郡范县(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县令。刘备早年丧父,与母亲卖鞋织席为生,比起祖上来,显然家道破落,这种生活境况,已和普遍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
可能是来源于家族方面的影响,刘备从小就表现出对于富贵与权势的兴趣和向往。十五岁时,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等人受学于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由于刘备小时候就表现出某些与众不同的气度,被人认为将来极有出息,在求学时,也因此得到刘德然之父刘元起的经济资助。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身高一米七三,两手下垂时可超过膝盖,回过头可以瞧见自己的耳朵,住宅东南角的一棵桑树高达五丈,远远望去,好像东盖。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这一切都是富贵尊极之兆,加上刘备好结交英雄豪杰,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于他,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大商张也平、苏双贩马往返于涿郡,见到刘备,大为惊异,主动送给他许多钱财,刘备将这笔资金用于组织徒众。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州郡纷纷起兵,共同镇压。刘备也乘机率领部属从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因军功被授予安喜 (今河北安国西北)县尉。郡太守的重要属吏督邮因公事到安喜县,刘备求见受遏,一怒之下,进去将督邮捆绑起来,打了二百棍,然后弃官逃亡。后因讨伐黄巾军,力战有功,担任过下密 (今山东昌邑东南)县丞、高唐(在今山东高唐县东)县尉、县令。被黄巾起义军击败后,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表荐刘备为别部司马,令他与青州 (治今山东临淄市北) 刺史田楷共同抵御冀州 (治今河南省柏乡县北)牧袁绍。刘备屡立战功,被试用为平原 (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县令,后兼任平原相,负责郡国的行政监察事务。刘备政治、军事生涯的初期基上处于一种积功而进的阶段。
刘备之所以崛起于微末,与家境、时代、旨趣、素养及其在社会风浪中形成的政治韬略密不可分。
武力不输吕布,谋略不输曹操!这是刘备身边的哪员大将?
这位大将,就是戎马一生的常山赵子龙,他可谓是各方面都达到了满分的“完美英雄”!我们都知道,三国时代,猛将如云,那些戎马一生,征战南北的沙场名将,往往被大众所津津乐道!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
都是威震中原,闻名遐迩大将!其中有一人,论武力,他简直“勇冠三国”,不在当年天下无敌的吕布之下;论智谋,他正面击败曹操,堪称“算无遗策”!
此人到底是谁?当然是白马银枪,号称“常胜将军”的赵子龙!据说,他跟随刘备征战多年,尽管每逢大战,必然是身先士卒;但是赵云连一次失败的滋味都没有品尝过,因此,他才有了“常胜将军”的名号!
后来,曹魏军马,见到了“赵”字大旗,无不是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汉中之战,曹操看到了赵云率领骑兵在军阵中左冲右杀,也不仅感慨道,“当阳长板英雄尚在,不可力敌”!
后来,刘备夷陵大败,陆逊数万人马追杀蜀军残部,也是赵云从斜刺里杀来,抵挡住了程普,凌统,甘宁等人,护送刘备安全撤退!当年,赵云在长坂坡上,面对百万曹军,仍然怡然不惧,甚至“七进七出”;
这一战,据说赵云先后正面击败了曹营五十六员上将,号称“鞭砸徐晃,枪挑许褚,血喷张辽,吓退曹洪”!当年在吕布账下效力的张辽, 感慨道:即便是当年温侯复生,只怕也不是这位白袍小将的对手!
因此,赵子龙的勇猛,堪称震古烁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行军作战素来沉稳,“谋定后动”,不骄不躁。后来,汉水之战里,赵云巧用“空营计”击败曹操,才奠定了他“一身是胆”的威名!
关于刘备的谋略3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