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步兵进攻》推荐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步兵进攻》推荐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隆美尔隆美尔《步兵进攻》名言
隆美尔的军事思想着重于进攻,他的名言强调了进攻的重要性,"进攻,进攻,进攻!"他提倡无论武器的规模或数量如何,火力支援步兵进攻始终是关键。
他洞察到火力在战斗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即使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也能通过运用自动武器的高效火力,迅速压制敌方。他认为,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自动武器的配置应尽可能靠近前线,争取先发制人。
隆美尔强调战术策略,如通过欺骗手段迷惑敌人,制造心理压力以削弱对手,"谁先开火,谁就能取得胜利"。他注重协同作战,要求在诸兵种协同进攻中,协调工作必须精确而简单。
在战术执行上,隆美尔提倡利用烟幕掩护白天的行动,保持部队的隐秘性。休息时也不忘侦察,保持警觉。他强调无论攻防,都要设立警戒分队,确保部队安全。
隆美尔强调行军的静默和隐蔽,部队应悄无声息地移动。在驻扎期间,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要构筑工事,以防火力的增强与防御工事的坚固相结合,降低伤亡。
指挥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坚决果断,这是战斗胜利的必要条件。隆美尔的这些战术原则,展示了他在步兵进攻中对战术、火力、心理和纪律的深入理解。
扩展资料
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从政治角度来说,他绝对是助纣为虐的***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中,军事行动迅速、风格果断,能以寡胜多,遂获“沙漠之狐”的称号。
二战德军步兵班进攻战术
二战德军步兵班进攻战术
比起德军的装甲部队,二战时德军的步兵分队总是被人忽略。但德国人在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靠步兵拿下了许多战术层面的优势,尤其在进攻方面,德国步兵班的战术也是可圈可点,狗子这篇简单和大家聊聊德军步兵进攻战术~
由于主要是讲班排一级的战术,所以先得聊一下德军步兵排的人员和装备编制。德军步兵排由排部(5人)四个步兵班(每班10人)和一个轻型迫击炮小队(3人)组成,总计48人
而步兵班火力配置如下,除了班长和班副之外,主要分成一个三人的机枪组和一个五人的步枪组。
一个德军步兵排往往负责800米范围之内的接敌交战,如果再远的话都是丢给营属重机枪连压制。进攻发起之前自然得先分配任务,而且进攻方向最好是敌军薄弱的侧翼。由于单个排的支援火力很弱,因此营部会派重机枪连予以支援。
在进攻正式发起之前,步兵班应尽可能的借助掩体抵近敌军阵地。但正儿八经的阵地前方都会留出开阔地,当步兵班即将进入开阔地时停止行动,等待班长口令并准备发动正式进攻,理想情况下这个距离应当在一百米内。
(德军轻重机枪的区别就是三脚架和两脚架以及大容量弹盒和便携弹盒)
上边这个图是理想状态下的班排级步兵进攻示意图,迫击炮和两翼的重机枪以及中间的后备队应当先火力覆盖敌军阵地,以掩护两个突击班从两侧抵近。当前方的轻机枪架设完成之后,迫击炮调整方向,轰击图中示意的堑壕区。但不管是不是堑壕,这个目的是阻断敌军增援。
两个突击队就位之后,听班长号令从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其他人员则继续进行火力支援。突击队1直接抵近敌方阵地,该炸开铁丝网就炸铁丝网,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得朝据点内丢进攻型手雷(就是那种柄型手雷)
与此同时,突击队2从敌军据点侧后进攻。这一方面是为了让轻机枪能直接对据点进行火力压制,另一方面也能阻断敌军增援。
德国M24手雷那种高爆特征能震的里头的敌军七晕八素,短时间内处于晕眩状态。此时突击队应该果断杀入,清理堑壕。与此同时后边的轻机枪组也该随后跟进,迅速巩固阵地,等待其他友军从缺口杀入,扩大战果。
当然,上述这种班排级的进攻只能说是印在手册上的一种典型案例,真实战场的情况要复杂的多。但德军那种以MG34/42通机为核心,以M24高爆手雷为突进号角的玩法还是通用的。
关于《步兵进攻》推荐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您是否从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呢?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不要忘记关注本网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